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。多流行于农村。宋代已出现,明中叶起天津杨柳青、苏州桃花坞、山东潍县以及广东佛山、四川绵竹等地木版年画作坊纷纷设立,清乾隆年间更为盛行。有分版彩色水印的;有先印人物、背景轮廓的墨线, 再以人工敷彩的。年画都蕴涵着各地独特的艺术风格,形式变化多样,内容广泛,各类武将门神、灶爷、财神、观音、八仙、寿星、戏曲人物、耕织农作、民间传说、历史故事、花卉动物、仕女、娃娃、风光景色等应有尽有。

传统民俗认为年画能驱凶避邪、祈福迎祥,在祈祷丰收、祭祀祖宗、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过程中,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。

有单幅、连环、门神、灶画、斗方、横披等形式。内容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意义, 也有描绘劳动生产的场面, 如“庄家忙”、“大庆丰年图”以及“娃娃戏鱼”等。